近日,國內部分地區鋼廠收到通知,要求鋼鐵企業合理制定年度生產計劃,確保粗鋼產量不超去年。2023年作為粗鋼限產政策執行的第三個年頭,今年鋼鐵產量平控可能較大。鋼鐵行業是耐火材料行業的主要下游市場,占耐材行業總需求量的70%左右。面對下游行業需求的縮減,耐材市場都在做存量競爭。在存量市場,耐材企業怎么樣才能展現出來活力呢?
第一、緊盯市場前沿,不斷的創新,優化,這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核心。近日,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實現綠色DRI產品安全順利連續生產,這標志著項目一期工程取得圓滿成功,成為中國鋼鐵史乃至世界鋼鐵史上由傳統“碳冶金”向新型“氫冶金”轉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。耐材企業應該加快對“氫冶金”相關耐火材料的研究,爭取在未來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
第二、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成本控制,管理向精細化、產業鏈方向發展。耐火材料行企業,應該建立起從原料供應、生產制造到整體承包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,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應的效率,從源頭控制原料的質量,另一方面也能大幅減少成本,這些能力的比拼會越來越精益化,敏捷化。
第三、優化新老市場,優勢企業做好全球布局的準備。我國耐火材料企業起步較晚,在穩定國內市場的同時,也要加快走出去。目前,國際巨頭企業比如奧鎂在39個國家建立了33個生產性工廠;維蘇威公司在全世界40個國家建立了55個生產性工廠,我國企業要有服務好全球鋼鐵企業的準備。
第四、加快行業兼并重組,提高行業話語權。2022年耐材協會同口徑統計的全國耐火材料制品產量2301.00萬噸,其中,90家重點耐火材料企業2022年耐火制品產量949.80萬噸,90家重點耐材企業的產量占總量的41.28%;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粗鋼生產國,而印度的耐火材料行業主要由10-12家大公司主導,印度耐材產量前五的五家企業,其市場占有率達到70%左右。要改變我國耐材行業“大而不強”的形勢,就要加快行業的整合,打破“低價惡意競爭”的壁壘。
總之,“存量競爭”下的耐火材料市場,一方面要加快國內市場的占領,緊盯下游新技術、新工藝的發展,加強技術研發,另一方面也要加快行業整合的步伐,同時,也要放眼全球,有實力的企業積極的實施走出去戰略,爭取在國際市場取得突破。